王忠林:“东风”是巨舰,不惧风浪!
这个看似魔幻的场景,或许用不了多久——在武汉经开区国家新能源质检中心的极寒实验室里,一组数据正在改写汽车进化史:东风汽车最新量产的固态电池包在-30℃环境下,续航保持率达到92%,充电速度比主流锂离子电池快3倍,而传统锂电池在此环境下的续航衰减通常超过40%。
日前,电动汽车电池强制性新国标发布,这次修订主要新增电池底部撞击测试,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试验项目,将“动力电池起火、爆炸前5分钟报警”,提升至“不起火、不爆炸”。而固态电池,由于其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,几乎不存在这个安全问题。
正如汽车淘汰了马车,固态电池的成熟,对燃油车和锂离子电池车将是颠覆性的。而这种颠覆性变革的密码,藏在2019年武汉经开区暴雨夜的实验室里——当外界评价湖北错过新能源风口时,23名工程师在东风技术中心正以数据为刻刀、以元素为熔炉,为这场产业革命潜心“调试材料配方”。
一、沉默的蛰伏期:
外界质疑时,他们在实验室里苦练内功


二、湖北的“技术底牌”:
双谷交响曲与家国使命的共振

武汉理工大学“国家卓越工程师”学院首批60名硕士生,正在调试全国首条车用氮化镓芯片产线;
武汉大学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,支撑全球首个城市级交通大模型诞生,定位精度压缩至2厘米。
三、国家战略背后的湖北雄心:
内循环基底上的全球突围
武汉至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成渝的“12小时供应链圈”覆盖全国70%新能源产业集群,零部件本地配套率突破40%。
中欧班列“东风号”贯通欧亚大陆,汽车出口周期压缩至18天;长江黄金水道串联鄂州花湖机场、阳逻港,形成“江海铁空”立体物流网。湖北,以物流费用占GDP比重13.02%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.38个百分点的硬核竞争力,让长江黄金水道串联的“江海铁空”立体网络,实现单辆新能源汽车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%以上。
在《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“链长制”实施方案》框架下,车谷依托芯擎科技的7nm车规级芯片设计能力与东风形成快速验证机制;东风4707亿资产构筑的规模优势现威力——商乘军特新全品牌矩阵、去年8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形成的市场势能,正通过十堰商用车基地、襄阳动力之都、武汉“光车联动”创新带实现政策协同,构建起全国罕见的万亿级汽车产业闭环生态。
四、写在最后:
长周期赛道上的湖北答案



扫描二维码
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